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对称性多关节滑膜炎为特征,表现为关节的疼痛、肿胀、僵硬(晨僵)为主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,最终导致关节软骨的破坏和骨质侵蚀而影响关节的完整性,也就是这个病后期出现关节的畸形,是一种致残疾病。
典型中晚期类风湿患者在专项TMT检查会显示关节内存在大量炎症,在针镜下显示滑膜受到炎症侵蚀,出现滑膜增生增厚及病变。X 线片可见骨质疏松、关节间隙狭窄以及关节面下骨破坏等。
为什么类风湿关节炎会出现骨破坏呢?
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免疫性疾病,在免疫细胞及炎症因子介导下,滑膜关节受到炎症侵袭,滑膜产生病变,形成血管翳。破骨细胞通过血管翳直接侵蚀关节边缘引起的局灶性骨侵蚀,这是影像学上见到骨破坏的最直接原因。
此外,大量的炎症因子诱导破骨细胞分化及活化、诱导成骨细胞凋亡,进一步加剧软骨下骨的局灶性侵蚀。而破骨细胞活化促进骨吸收、成骨细胞减少导致骨小梁稀疏,炎症关节的关节端骨量减少,进而影响骨重建而发生全身性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症,在应力及重力作用下导致骨破坏进一步加剧和骨关节畸形形成,导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双手“天鹅颈”及“纽扣花”畸形,甚至双手毁损,全身多关节畸形,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,导致残疾的发生。
因此,在类风湿关节炎的早期未发生骨破坏之前是治疗的关键时期。早期抗炎药物以及慢作用药物都可以控制炎症,缓解症状,但不能阻止病情发展。近年来,局部联合全身治疗在控制中晚期类风湿关节炎,防止关节破坏,取得了长足进展。
类风湿患者应如何防止骨质破坏?
1、早期识别骨破坏
早期识别骨破坏,对临床医生采取积极的治疗策略至关重要,因此我们应对类风湿关节炎骨破坏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。
无菌性炎症是引起类风湿的主要原因,患者的炎症指标是与骨破坏最相关的因素。例如C反应蛋白和血沉,都是反应炎症指标情况,已有多项研究证实与骨破坏相关。而抗CCP抗体阳性、类风湿因子阳性等自身抗体阳性也是骨破坏的预测因素。
寻找骨破坏的危险因素无菌性炎症,来预测关节破坏的风险,从而指导个体化的治疗。已有大量研究提示了影响骨破坏的一些人为可控因素,包括治疗的滞后时间,疾病监测情况,疾病活动度或持续性滑膜炎,及药物治疗的情况等。通过对这些可控因素进行积极干预来阻止骨破坏,改善预后成为临床医生的重要使命。
2、早期发现骨破坏——医用红外热成像仪
无菌性炎症的持续存在是后期骨破坏进展的预测因素,因此我们应积极发现关节无菌性炎症,有助于治疗策略的选择。而目前检查方法的不断改进,也使我们早期发现骨破坏成为可能。
医用红外热成像仪不但可以发现全身炎症分布位置、多少;治疗前后炎症对比;病情发展趋势。也能发现关节部位隐性的炎症预警。
如果因类风湿关机炎而导致关节疼痛、骨质出现破坏等症状,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质量,还需及时去正规专业医院及时检查规范治疗。